第2339章 坚壁清野_扶明录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2339章 坚壁清野

第(3/3)页

马。

  这些探马发现他们之后,便在远处张望,李过遣人去追他们打马就跑,去的人少了他们就干,去的人多了就逃。

  很显然,沈阳已经得到消息了。

  还好,李过等人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阴的不行就明来,因为他们笃定沈阳城里的清军决不会轻易出城的!

  原因有二

  第一,局势不明,沈阳城中即便得到敌情通报,但他们并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兵马,甚至都不知道是叛军还是明军!

  第二,本身的兵力不足,去年初多尔衮为得渔翁之利率十余万大军想趁机入关,却没想到连栽了两个大跟头,损失惨重,然后将兵马挟持栽锦州前线,以至于后方兵力吃紧。

  会有人疑惑,堂堂大清国不可能仅有十余万大军吧,这点兵力在大明随便一个军阀都拿得出来,比如当初还没死的左良玉在武昌就有十万兵力。

  这个还真没法比,清廷从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创业起,主打的就是精锐,在精不在多,当然了,想多也多不了,毕竟人口总量在那。

  所以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百余人到清廷最鼎盛的皇太极时期,其兵力都始终远不及明廷,这除了人口基数少之外,还有就是他们兵役制度。

  明廷这边兵是兵,民是民,当兵的都是一份职业,但在清廷那边和蒙古差不多,闲时为农战时为兵,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人口少,平时需要耕种放牧生养,到了打仗的时候开始召集入伍,每个旗抽丁多少人等等。

  但那个时候最多也就抽出三五万人。

  到后来干蒙古,干朝鲜,干大明,投降的,俘虏的外籍兵团就越来越多,逐渐有了职业军队,至于那种农耕放牧就交给俘虏过来的奴隶们干去了。

  可即便如此,十几万大军也算掏空家底了,毕竟他手里的兵力真正随时上线的就是八旗兵,这其中包括投降的明军也就是八旗汉军,和八旗蒙古,但是人家蒙古兵又有些例外,就是干架的时候抽调,大部分平时还在蒙古境内营生,就和清廷的特种兵索伦人差不多一样。

  用宋献策的估计,留在锦州后方最多也就二三万兵力,就这么点兵力还要散布各处兵堡城池,驻防沈阳的绝对不过万!

  而且这万余兵力也未必都是在沈阳城中,还要分散些在周边兵堡城池,比如铁岭,开原,抚顺等地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